详解基于python的多张不同宽高图片拼接成大图
(编辑:jimmy 日期: 2025/1/18 浏览:3 次 )
半年前写过一篇将多张图片拼接成大图的博客,是讲的把所有图片先转换为256×256的图片后再进行拼接,今天看到一个朋友的评论说如何拼接非正方形图片,如47×57,之前有个朋友也问过这个,我当时理解错了,以为是要把不同尺寸的照片如32×45、56×75等拼接成大图,当时还纳闷,那不是很难看吗,还得填充非图片元素,emmm,只怪当年太天真。。
于是乎搞了下非方形图片的拼接,上代码:
#!/usr/bin/env python # -*- coding:utf-8 -*- import PIL.Image as Image import os IMAGES_PATH = 'D:\Mafengwo\photo\五月坦桑的暖风,非洲原野的呼唤\\' # 图片集地址 IMAGES_FORMAT = ['.jpg', '.JPG'] # 图片格式 IMAGE_SIZE_W = 47 # 每张小图片的宽 IMAGE_SIZE_H = 57 # 每张小图片的高 IMAGE_ROW = 5 # 图片间隔,也就是合并成一张图后,一共有几行 IMAGE_COLUMN = 4 # 图片间隔,也就是合并成一张图后,一共有几列 IMAGE_SAVE_PATH = 'final.jpg' # 图片转换后的地址 # 获取图片集地址下的所有图片名称 image_names = [name for name in os.listdir(IMAGES_PATH) for item in IMAGES_FORMAT if os.path.splitext(name)[1] == item] # 简单的对于参数的设定和实际图片集的大小进行数量判断 if len(image_names) != IMAGE_ROW * IMAGE_COLUMN: raise ValueError("合成图片的参数和要求的数量不能匹配!") # 定义图像拼接函数 def image_compose(): to_image = Image.new('RGB', (IMAGE_COLUMN * IMAGE_SIZE_W, IMAGE_ROW * IMAGE_SIZE_H)) # 创建一个新图 # 循环遍历,把每张图片按顺序粘贴到对应位置上 for y in range(1, IMAGE_ROW + 1): for x in range(1, IMAGE_COLUMN + 1): from_image = Image.open(IMAGES_PATH + image_names[IMAGE_COLUMN * (y - 1) + x - 1]).resize( (IMAGE_SIZE_W, IMAGE_SIZE_H), Image.ANTIALIAS)#重塑(统一)照片的大小 to_image.paste(from_image, ((x - 1) * IMAGE_SIZE_W, (y - 1) * IMAGE_SIZE_H)) # im.paste(image, position)---粘贴image到im的position(左上角)位置。 return to_image.save(IMAGE_SAVE_PATH) # 保存新图 image_compose() # 调用函数
对比之前的博客,没有改动太多,只是太久没看了,又梳理了一遍,把之前的方形图片的边长IMAGE_SIZE拆分成了矩形的长和宽,当然习惯称之为高和宽
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下面两处用到IMAGE_SIZE_W和IMAGE_SIZE_H的地方,注释已经说清楚了,我们先是把需要拼接的各种尺寸的图片统一塑形为47×57大小的图片,然后依次粘贴到我们创建的新图中,这里的paste方法中位置指的是图片的左上角,从该处粘贴一张IMAGE_SIZE_W×IMAGE_SIZE_H大小的图片,他这个顺序就是从第一行开始依次粘贴,只不过位置是从0开始的,可以理解成一次粘贴到(0,0),(0,1),(0,2)…………(1,0),(1,1)…………位置上,区别的就是我们这里粘贴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张有宽高的图片,所以第一张图片粘贴位置是(0,0),第二张是(IMAGE_SIZE_W,0),第三张是(IMAGE_SIZE_W*2,0)就这么先搞定第一行再走第二行,一直这么下去。。
还是原来的图片,看下不同的效果:
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,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,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。
下一篇:Python 获取项目根路径的代码